- A+
(郑重声明:本文纯属小说,仅供娱乐,切勿当真,更勿对号入座。故事里的事,说是就是,不是也是;故事里的事,说不是就不是,是也不是…)
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方法。
方法不对,努力白费。
读经,也是如此。
今天我在《玄极修炼修道必读书推荐群》里谈到了读经之法,其实,概括起来就是9个字。
我称之为九字诀:
“嘴在读,耳在听,心了知。”
就这样不急不躁,一字一字,一句一句,了了分明地读下去。熟读成诵,熟能生巧,巧能生神。
为什么要这样读呢?
因为,说句实在话,经典是很不容易理解的,经典是需要感通的。
如何感通呢?
《周易》曰:
“无思也,无为也,寂然不动,感而遂通。”
“以通神明之德,以类万物之情。”
如何无思无为、寂然不动呢?
就是我上面讲的九字诀。
这九字诀,就是读经大法。
也只有这样,你才能“感而遂通”,“通神明之德”,乃至大彻大悟。
看到这儿,你可能会产生疑问了:
“嘴在读,耳在听”,那嘴和耳不是在“动”吗?你怎么会说这是“寂然不动”呢?
哈,这就是你思维不完善,总是割裂地看问题的结果。
我们修道,首先要明白何谓道,然后你才有道可修。
那么,何谓道呢?
《周易》曰:
“一阴一阳之谓道。”
何谓一阴一阳呢?
一动一静,就是一阴一阳中的一种。
所以,也可以说成是:
一动一静之谓道。
用九字诀来解释就是:
读经的时候,“嘴在读”为嘴动,“耳在听”为耳动,“心了知”就是“感而遂通”。
何谓“心了知”呢?
就是你嘴读一个字的时候,你耳听到了自己“在读的”这一个字,你心了了分明地知道你“嘴读了一个字,而且你耳听到了这一个字”,这就是一动一静之谓道。
需要提醒你的是:
仅仅只是“心了知”即可,你千万不要主动去思考你读的这个字、你听的这个字是什么意思。
为什么?
因为经典是用来悟的,是用来感而遂通的,不是你用来思考的。
“悟,感而遂通”是先天的,“思考”是后天的。
经典是怎么写成的?
是圣贤在先天的状态下写就的!
所以,你必须回归到先天状态,你才能与经典同声相应、同频共振。
后天是很难理解先天的!
当然,还有很多读经之法,但总原则就是这一条:
你必须用先天来感通先天。
更深入的方法,我们会在下个月的《息住脉停班》上详细讲解。
大道至简,凡人自繁。
道不远人,而人自远之。
读经之法,不急不躁,
了了分明,感而遂通。
善根、福德、因缘,缺一不可;
天时、地利、人和,少一不行。
推荐阅读:和“人性”有关的文章!
【马江龙玄极易随笔】说说钱
【马江龙玄极易随笔】量级决定层级(http://xuanjiyi.com/4768)
【414】谁该买单(http://xuanjiyi.com/3532)
过滤系统和优质客户(http://xuanjiyi.com/3061)
本文作者马江龙,著有《周易我读》一书。
马江龙联系方式:
微信和QQ都是 996755895
手机 1538 1199 327
更多精彩内容,请看玄极易网站 http://xuanjiyi.com
- 我的微信
-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
-
- 我的微信公众号
-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
-
2022年5月9日 上午10:30 沙发
感而遂通!?
2022年8月2日 上午6:43 板凳
读经之法,不急不躁,
了了分明,感而遂通。
2022年8月14日 下午5:23 地板
经典是怎么写成的?
是圣贤在先天的状态下写就的!
所以,你必须回归到先天状态,你才能与经典同声相应、同频共振。